2人贊同了該回答
? 在我們的創(chuàng)業(yè)過程中,在企業(yè)的整個生命周期里,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機。大到98年金融危機、03年非典、今年的新冠、中美貿易沖突,小到一次決策失誤、一次公關危機,一份數據的丟失。
面對危機,我們難免會焦慮甚至恐慌,先入為主的負面情緒,會讓我們陷入悲觀、消極的狀態(tài)中,進而一步步陷入困境,甚至絕境。然而許多的實例向我們證明,危機與機遇并存,逆勢增長并非幻想,但五點核心要素,缺一不可。
第一,把危機看成機會,建立危機也能取得增長的信念。當你遇到環(huán)境巨變時,其實最核心的不是先去討論解決方案,核心是你要端正你對面臨劇變、面臨危機的看法和態(tài)度。
華為在面對美國的貿易封鎖,面對谷歌的知識產權威脅時,就沒有盲目行動,而是先堅定了集團全體面對危機時的信心和態(tài)度。這才使得華為沒有失了分寸,在后續(xù)開始了有序的反擊,將危機轉化成為影響力、品牌力,雖失去美國市場,卻在全球范圍內搶占到了更大的5G市場份額,可謂是面對危機逆勢增長的教科書案例。
第二,洞察危機前后市場的變化,將這些洞察植入到我們的產品服務中,讓產品能快速地適應新的市場,成為一個剛需。就像疫情過后,直播帶貨的需求、在線辦公、在線學習的需求、個人防護的需求都得到受到了刺激,這些都是新的增長契機,將其融入到我們的產品服務中,再呈現給我們的用戶,差異化就出來了,競爭力就出來了,增長也就更容易了。
第三,要充分釋放員工的能量,因為在危機中,你完全是要靠一線員工來創(chuàng)造業(yè)績,搶奪客戶的。一線員工才是企業(yè)的市場觸角,才能幫助我們抓住用戶,所以在危機中,要以一線員工為導向,企業(yè)的其他人都必須為一線員工服務,讓他們獲得最大的資源和支撐。蘇寧要求全員賣貨,打造門店直播,培養(yǎng)明星主播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第四,拿出有競爭力的價格,來贏得增長。逆境之下,危機之中,用戶對價格的敏感度會急劇提升。此時,有競爭力的價格,將是爭奪市場最鋒利的刀。新潮傳媒在疫情之下,推出百億廣告補貼計劃,幫助客戶免費或是低價投放廣告,助力企業(yè)更快復產。又如眾多電商平臺推出防護品的重金補貼。有競爭力的價格不是要打價格戰(zhàn),惡性競爭,而是危機下我們的定價要有人性的關懷,向客戶傳達我們產品價值的同時傳遞我們的價值觀,獲得客戶的認同。
第五,要找到極限成本模式,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水平。開源節(jié)流是企業(yè)經營永恒的準則,危機下的增長尤為困難,這時成本的控制就尤為重要。一切沒有效益的,或是效益低的成分都必須剔除掉,釋放效益為導向的信號,增強企業(yè)內部的危機感,激發(fā)組織的潛能,才能在危機中抓住機遇。
發(fā)布于2023-05-05